磨骨是通过外科手术调整面部骨骼形态的整形技术,适用于下颌角肥大、颧骨突出等问题,以改善面部轮廓。主要有术前评估与方案设计、麻醉处理、切口设计与暴露、骨量修整、止血与缝合、术后包扎固定等步骤。
1、术前评估与方案设计:需通过X光片、三维CT重建等影像学检查,结合面部美学标准,确定骨骼截除范围及预期效果。这是手术精准性的基础保障。
2、麻醉处理: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,确保术中呼吸循环稳定。麻醉深度需覆盖骨骼操作带来的刺激,避免患者术中觉醒或体动影响手术精度。
3、切口设计与暴露:经口腔内黏膜切口进入,分离至骨膜下层,完整暴露下颌角或颧骨体。可以避免体表瘢痕,但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。
4、骨量修整:运用往复锯、磨钻等器械,按预设截骨线去除多余骨质。下颌角截骨需保留第二磨牙咬合平面,颧骨降低需维持眶下缘连续性,防止面部塌陷。
5、止血与缝合:骨蜡封闭骨髓腔渗血,电凝处理肌肉渗血点。分层缝合骨膜、黏膜,留置负压引流管防止血肿形成。头面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,减少组织水肿。
6、术后包扎固定:采用头面部弹力绷带8字交叉包扎,重点加压下颌角及颧骨区域,维持骨骼移位后的稳定性。包扎压力需适中,既能减少组织水肿,又避免压迫气管影响呼吸。
术后,要严格遵医嘱护理,24小时内持续冰敷减轻肿胀,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。保持口腔清洁,使用含漱液预防感染。避免面部受压或碰撞,并定期复查监测骨骼愈合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