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跳过快一般指心动过速,指心脏在安静状态下的跳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,即成人静息心率持续大于100次/分钟。这一现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、病理性因素或药物影响引发,需结合具体症状和诱因综合判断。
生理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健康人群的特定状态。运动时,身体需氧量增加,心脏通过加快跳动以满足代谢需求;情绪激动(如紧张、焦虑、恐惧)会刺激交感神经,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,导致心率暂时性升高;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(咖啡、茶)、酒精或吸烟后,也可能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心跳加快。此外,妊娠期女性因血容量增加,心脏负担加重,心率常较孕前增快10-15次/分钟。这些情况下的心动过速通常无害,去除诱因后心率可自行恢复。
病理性心动过速则需警惕潜在疾病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,冠心病、心肌病、心脏瓣膜病等可能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,引发室上性心动过速、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;全身性疾病如贫血(血液携氧能力下降)、甲状腺功能亢进(代谢亢进)、发热或感染(炎症因子刺激)也会通过不同机制使心率增快。若心跳过快伴随头晕、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晕厥等症状,提示心脏供血不足或恶性心律失常风险,需立即就医。
药物影响是另一重要诱因。某些药物(如哮喘用的沙丁胺醇、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)可能通过直接刺激心脏或影响电解质平衡(如低钾血症)导致心动过速,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。
心动过速是否需治疗取决于病因和症状,生理性因素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,病理性因素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,以降低心力衰竭、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。